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河邊生活(1)-中興橋頭

河岸木材業大型木料堆放場與孩童玩樂情形。

照片位置為成都路中興橋頭河岸邊,在那個物質不發達的年代,巨大的木材堆放場成了孩子們的最佳遊樂場。中興橋於民國47年10月通車,在當時相當風光,除了對左右岸交通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外,中興橋是全亞洲第一長、也是首座的預力混凝土大橋。原本的橋頭位置是在環河南路,也就是照片中的地點。

民國75年發生斷橋事件,重建之後的中興橋頭移到了今天康定路口的位置。

蔡惠風(1928-2005)出生於嘉義。學生時代便對攝影產生濃厚興趣,台大畢業後,進入國營事業服務,第一份收入就是拿來買相機。早年與許蒼澤、張士賢等攝影同好經常參加日本的《Photo Art》月賽,屢獲佳績。蔡惠風一生拍攝台灣各地社會風情,不但忠實紀錄了鄉土時代風貌,他個人獨特的觀察,更讓影像流露出濃厚的人性關懷。這組作品取材自註明「中興大橋附近」的底片,捕捉五十年代艋舺人在地生活,範圍涵蓋了淡水河港墘、環河南路、艋舺龍山寺、萬華車站、中興橋頭以及不起眼的街頭巷角,見證當代艋舺社會最純樸動人的真實面貌。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適上
  • 貢獻者
    提供者
    夏綠原國際有限公司
  • 創作者
    蔡惠風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2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