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之香爐位於觀音殿丹墀前方廟埕,為本寺觀音爐。
攝影家之作品為寺內因應時代變遷不斷變換的爐體造型留下紀錄與見證,此爐為1979年奉立之款;光復之後,龍山寺逐步從正統佛教走向民間信仰的佛道融合之路,由此香爐的工藝樣貌可見一斑。
李釣綸,台灣日治時期攝影家,1909年出生於台北士林,一生貢獻於攝影藝術人才培育與觀念推廣,作品獲獎無數;戰後與鄧南光共同創辦「自由影展」、「台灣攝影學會」,皆為台灣本土攝影界悠久且深具影響力的團體。李釣綸是首位運用組合攝影創作之台灣攝影家,致力研究提升。運用多張照片完整描述單一主題或事件,成為李釣綸個人的獨特風格。李釣綸晚期留下的部分作品中,運用各式長短焦鏡頭特寫龍山寺內多處建築結構、木雕、泥塑、剪黏、牌匾、香爐、燭臺等宗教意象,可看出其對廟宇空間和信仰藝術細節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