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設拍攝於艋舺龍山寺,背景為正殿屋頂的「雙龍護塔」交趾陶裝飾,象徵保護佛陀重要經義的重要意涵。李釣綸以各式長短焦鏡頭特寫各地寺廟建築樣式、結構、工藝、物件等影像,展現他對民間信仰文化與傳統建築的濃厚興趣,一窺廟宇空間與藝術演進。
李釣綸晚期留下的部分作品中,除了艋舺龍山寺,攝影地點也遍及各地,為「一府、二鹿、三艋舺」等臺灣重要清代發展重鎮留下同一時期風格形式的珍貴紀錄;此外包括台北孔廟、大龍峒保安宮、大稻埕慈聖宮、士林慈諴宮、板橋林本源邸、霧峰林家、鳳山龍山寺等。
李釣綸,台灣日治時期攝影家,1909年出生於台北士林,一生貢獻於攝影藝術人才培育與觀念推廣,作品獲獎無數;戰後與鄧南光共同創辦「自由影展」、「台灣攝影學會」,皆為台灣本土攝影界悠久且深具影響力的團體。李釣綸是首位運用組合攝影創作之台灣攝影家,致力研究提升。運用多張照片完整描述單一主題或事件,成為李釣綸個人的獨特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