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火增這一系列攝影,為西元1919年(大正8年)受空襲燒燬的龍山寺正殿身影,也是龍山寺正殿第三次重修前留下的珍貴歷史影像,除可一窺當時正殿原貌外,也有耐人尋味的殖民時期生活樣貌。
照片中可見觀音殿外月台上直接設置簡單的木造供桌,信眾衣著打扮與神情,都淡淡描摹出當代神明與人的關係。
日本殖民統治之下,出身於大稻埕的著名寫真家李火增,為全台僅22名取得「臺灣總督府登錄寫真家」資格的台籍攝影家。西元1941年(昭和16年),年方29歲的李火增在艋舺龍山寺拍下了一系列的人物寫真與人文紀實攝影作品。
四年後,1945年5月31日,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動了「臺北大空襲」,投下燒夷彈炸毀龍山寺正殿與東側護廊,整個正殿建築、殿內神龕、拜壇等全燬,而主祀的觀世音菩薩主神像未受損傷,流傳至今成為信眾美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