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前輩攝影家李火增拍攝,照片中具有時代意象的裝扮服飾,供桌上裝置供品的竹籃等等,都有濃厚的時代韻味值得品賞。
這一系列攝影,意外留下了龍山寺正殿在西元1919年(大正8年)第三次重修後,現已消失的歷史風貌,除可一窺當時正殿原貌外,也有耐人尋味的殖民時期生活樣貌,展現在地香火信仰鼎盛的景象。
日本殖民統治之下,出身於大稻埕的著名寫真家李火增,為全台僅22名取得「臺灣總督府登錄寫真家」資格的台籍攝影家。西元1941年(昭和16年),年方29歲的李火增在艋舺龍山寺拍下了一系列的人物寫真與人文紀實攝影作品。
四年後,1945年5月31日,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臺北發動了最大規模的空中轟炸行動,史稱「臺北大空襲」。此次的空襲行動,由於美軍轟炸機的誤判,將龍山寺指為軍事目標,因而投下燒夷彈炸毀龍山寺正殿與東側護廊,整個正殿建築、殿內神龕、拜壇等全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