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以長鏡頭捕捉龍山寺屋頂上的泥塑花草剪黏雕飾,簡潔的造型呈現出早期龍山寺樸麗的建築之美,其藝術形式與今日大異其趣,具濃厚時代感,呈現裝飾古樸簡潔、渾厚有力的藝術美感。戰後初期,由於市場上瓷片供應短缺,坊間改以色彩豔麗的彩色玻璃取代傳統瓷片,一時蔚為流行,稱為「玻璃剪黏」;照片中的泥塑交趾陶作品,為西元1919年(大正8年)第三次重修時所作,推測為泉州陶藝匠師洪坤福監造。在戰後重修時已改換為玻璃剪黏。
日本殖民統治之下,出身於大稻埕的著名寫真家李火增,為全台僅22名取得「臺灣總督府登錄寫真家」資格的台籍攝影家。西元1941年(昭和16年),年方29歲的李火增在艋舺龍山寺拍下了一系列的人物寫真與人文紀實攝影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