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資料來源:金玉梅,四十周年大事記,《40恩典路徑:基督教改革宗宏恩堂獻堂四十周年特刊(1966-2006)》,臺北:基督教改革宗長老會宏恩堂,2006)
宏恩堂歷史始於民國五十四年(1965)三月六日,當時是在南京東路四段一位汪姓教友的自宅舉行家庭查經聚會,之後在附近租屋,直到人數繼續增加,所以決定興建教堂。隨後畢業於新竹加爾文神學院(已停辦)的張迺忠與王九合被神學院派到聯合新村設立佈道所,到了次年(1966)十月,教會正式設立在南京東路四段113巷8弄1號。
民國五十六年(1967),位於現址的新堂完工,正式命名為「改革宗長老會宏恩堂」。
宏恩堂的建立初期有兩位外國宣教士協助甚多,一是郭文蓓宣教士(Ruth Kosten),她與首任牧師張迺忠夫婦工同為宏恩堂的創立奠立基礎;第二位是白愛德宣教士(Lillian Bode),她於民國四十二年(1953)由「美國改革宗教會」派來臺灣開始工作,後來在宏恩堂帶領詩班,培育出不少聖樂人才。
民國五十九年(1970),宏恩堂開始自立自養自傳,不再接受國際教會補助,到了民國七十八年(1989),教會大樓原地重建,於民國八十年(1991)完工,使用至今。
這兩個教會事實上是同一個教會。一個是教會,一個是他們所辦的神學院。神學院的宗旨:是期望建立一所高水準、改革宗信仰的神學院;奠定新一代教會牧者的聖經和神學基礎;竭力培育已全時間奉獻,或帶職事奉的弟兄姊妹,使其在知識、見識,與事奉恩賜上都得到最好的裝備。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