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照片為1994年艋舺龍山寺新春期間,拍攝三川殿前廣場(廟埕)虎邊處之一景。
艋舺龍山寺深具早期原鄉移民之色彩,作為信仰歸依之處,也是地方聚落生活之中心,產生各種群眾乃至公眾行為,群眾行為舉如市集,公眾行為如議事、訴訟、調解、治安、防衛、軍事、文化、經濟、教育、開發、公共建設等,而隨著時代改變,艋舺龍山寺逐漸由「地方公廟」發展成為臺灣香火鼎盛的知名廟宇,擴大信仰腹,是具高度辨識性的地標,再加上,擁有寬廣的三川殿前廣場(廟埕)空間,位置又鄰近許多中央政府機關座落的「博愛特區」,容易實現請願或抗議之傳達目的,另一方面,政治力量皆給予信仰場域有一定基本的尊重,因此,艋舺龍山寺自然而然產生許多政治性行為及活動,艋舺龍山寺三川殿前廣場(廟埕)為民眾互動交流的公共空間。
如照片中右方可見到宣傳車上插有候選人旗幟,而照片中間處隱隱見有早期艋舺龍山寺於三川殿前廣場(廟埕)設置之布告欄,除寺務重要訊息外,上頭亦有民眾自發性地張貼時事新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