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佐醫院,今鹽埕區建國四路120號,2016年指定為高雄市歷史建築。1895年後,日本統治台灣,逐步展開打狗地區地現代化建設,由日軍首先在港區設置輕便鐵道,1889年後,鐵道部延續本段鐵路建設,於1900年末完成縱貫線「打狗—臺南」段,第一代車站也隨之正式啟用,相關設施亦規劃於原鹽埕埔庄一帶鐵道兩旁。1912年起,日本政府於打狗港實施第二期築港工程,港內淤沙則填覆三塊厝以西之鹽田和魚塭等地,範圍擴及鹽埕庄、苓雅寮及戲獅甲一帶。其中,最核心的海埔新生地即為今日的鹽埕,全區設置鹽埕町、榮町、入船町、堀江町和北野町等五個町區,本棟建築即位於堀江町。
根據高雄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網站上資料顯示,興建於1933年的帖佐醫院,以外科為專,兩層樓建築為日治後期典型和洋混合式建築,外牆以青灰色洗石子工法處理,整體設計簡潔俐落,惟街屋轉角立面外觀之山牆,弧形造型和幾何線條和原狀裝飾,帶有裝飾主義風格色彩。鄰街兩側設有亭仔腳騎樓,轉角正門兩側以西洋托次坎柱式強化入口意象。住商混合建築以西式街屋設計強調辦公機能,住屋處又以日式建築風格區隔出居住空間,串連空間的風格運用,呈現當時代的建築巧思與智慧。
本圖的創作者為李怡志,參酌該地點之歷史照片,以寫實的素描手法繪製。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