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松山眷村的發展

二次大戰之後的松山區,人口多聚集於松山火車站一帶,其餘地區為稻田或空地,由於松山被視為臺北市的邊緣區域,許多區域甚至被歸類鄉村野外,於是全臺北市三分之一的眷村都集中在松山區,於是眷村成為松山特殊的景觀。當時以松山機場一帶最多,而且因為靠近空軍的機場與軍事單位,所以當地的眷村以空軍居多;其次為現今世貿中心一帶,為四四兵工廠的眷村,隸屬聯勤總司令部管轄。

隨著時代變遷,由於都市的發展,松山成為臺北的核心區域,這些眷村因此成為都市計畫,興建改革的目標,經過多年的都市更新之後,許多眷村已經改為數十層的高樓國宅,而且這些國宅地處商業金融中心旁邊,往往被視為豪宅,使用原本類似破爛貧困的眷舍,變為豪華地區富戶。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資料詮釋作者:臺北市松山區公所暨松山社區大學《松山區志》編撰團隊(主編撰: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博士)
  • 貢獻者
  •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