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笱,族語名稱parin a kaLaxa,是苗栗鯉魚潭巴宰族傳統漁撈工具的一種,用於春季時捕捉鰻魚、鯉魚、鯰魚、鯽魚等魚類。全件利用多條完整桂竹枝圍成一圈,再以藤條編綁成三面牆,最後再將兩個笱串連在一起,形狀如沙漏,整體長約300公分,入口圓周長約120公分,不過實際大小視河溪及水流之大小而量身製作。
每年春水來臨前,族人會於河溪中央急流處,以大石砌成V字形之石岸,並將牆笱置於所砌石岸之尾端,以捕捉各種大魚。牆笱通常都會放置一個月左右才收起,每日的白天及夜晚都需巡查數次,檢查是否有魚落入笱內,運氣好時通常一天甚至能捕捉20多條大魚。不過相較於其他漁撈工具,使用牆笱的前置作業較為繁複,是難度較高、需耗費較多體力才能捕到魚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