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位處大肚山東側、筏子溪西側,台中縣市合併,大肚山從都市的邊陲地帶一躍而為大台中的核心綠帶,但不論是邊陲或是核心綠帶,社大既扮演推動公民社會的平台,希望和關心這塊土地的社區民眾一起保護大肚山僅存的自然綠地,讓土地上的的芸芸眾生有生育繁衍的足夠空間。
大肚山頂無溪流、水圳,也無法鑿井,先民在紅土挖掘水堀,儲存雨水供水度過旱季。大肚山頂傳統以水堀儲存雨水作為生活用水,並以堀底的紅土泥作為居住土角厝的建材來源,形成了獨特的紅土水堀在地文化。維護水堀除了可以成為在地備用水源,並且可以成為劇烈氣候下的滯洪池,也能透過水堀形成小型濕地,促進在地生態多樣性。
照片為復育大肚山原生植物及推展環境教育,邀集社區居民於台中都會公園遊客中心大門前中央分隔島以土角磚砌成「大肚山」字樣矮牆,並種植大肚山原生植物-小果薔薇及臺灣野梨,讓民眾以實際行動愛護環境生態,並期望能於園區逐步復育大肚山原生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