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30卷,由黃謄鋒與劉銘純共同發表之「茶葉布球揉捻程序及次數影響品質之研究」研究論文。
半球形包種茶製程中,揉捻作業必須耗費一個工作天。由於揉捻過程須經數回復炒包揉,導致茶葉香氣流失。而每回復炒後以布巾包揉數次,費時約1~1.5小時。總計茶葉揉捻成形作業全程共需8小時以上。因此減少復炒包揉回數,將可減少工時與能源成本,也可降低茶葉香氣之散失。
比較手採與機採茶區復炒包揉作業,不但復炒回數不同,每回復炒後之包揉次數差異更大,達5至8次之差別。而相同茶區不同茶季揉捻完成後之茶葉緊結度,假比重差異可達10%。機採與手採茶區於進入最後2-3回揉捻之茶葉香味有漸減趨勢,茶葉外觀緊結度,各茶區至最後2次之緊結度已相近,都達可接受程度。
作者認為不應過度要求茶葉製造後之外觀形狀與緊結度,而應更重視茶葉沖泡後之香味品質,是未來茶葉產、製、銷之共同目標。藉本試驗資料之分析,應可提供茶農、茶商與消費者之參考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