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溪源自古坑東和,流經斗六市區,於大北勢匯入虎尾溪,雖非壯闊大川,卻是見證歷史的城市之河,歷史上也可見許多與雲林溪相關的史料與記憶,不失為觀察斗六地區發展的側記。
斗六行啟記念館,為了紀念1923年裕仁皇太子「東宮行啟」時曾途經斗六,經由地方居民與官方共同出資,於1926年興建,興建後的公會堂,也不同於其他地區行啟記念館的用途,而是成為市民集會、舉辦活動的公共場所。根據《臺灣日日新報》1925年10月21日的報導〈斗六郡公會堂 新築敷地決定〉記載,本建築在經過選址風波後,終於選在雲林溪的岸邊約兩甲步的地點開始興建。同時,在雲林溪上,也準備架設具有日本風味的木橋(今中山橋)。公會堂的庭園、公園等設施,都對斗六街民開放。
1920年代開始,斗六面臨「都市改正」,市區的範圍從原本的雲林溪右岸,擴大到了左岸地區,其中行啟記念館、斗六公園等設施,便是市區跨越雲林溪的重要先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