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走讀雲林溪 共同想像流域環境未來

2017年,雲林山線社大、斗六太平大街協會、雲科大文資系、全國社大促進會台灣藝術協會及民意代表等團體,共同籌組「雲林溪文化聚落聯盟」,以眾人之力,帶領聯盟成員、社大師生與社區民眾關心、監督與推廣雲林溪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人文教育等事宜。


雲林溪河川整治工程不同河段進度不一,雲林山線社區大學透過「全民督工生態素養培力」課程,由趙克堅老師透過基礎概念的教學以及實地導覽、走讀等方式,帶領社大師生及雲林溪文化聚落聯盟等關心雲林溪的夥伴更深入了解河川治理相關知識。斗六成大醫院附近河段,鄰近雲林溪水公園與社口遊客服務中心,河川周邊環境整潔、有序,但似乎並不符合「親水」的標準。


課程進行時雖是涼爽午後,但參與學員也指出了河堤周邊多是水泥建物,加上缺乏綠蔭,到了夏季可能不利行人散步,而橫跨溪流的水泥步道,也因為設計不良成了阻攔漂流物的設施,種種設施雖安全,卻也拉遠了居民親水的距離。


無法親近溪流,居民對於河川的認識與認同將會更加斷裂,更遑論對其產生願景,居民若普遍持「雲林溪與我無關」認知的話,便會將維護管理卸責予相關單位,忽略其也有維護責任與義務,這也是目前雲林溪垃圾棄置問題的多個原因之一,因此山線社大透過課程、講座、論壇、走讀導覽等多元形式,期待帶領在地民眾認識雲林溪之美,建立社大師生及居民與河川的連結。而從過去辦理雲林溪相關論壇與工作坊等活動亦可知目前居民對於雲林溪最大的期待之一便是可親水與自然的流域環境,透過走讀課程,參與學員予居民亦可直接檢視目前進行的工程結果是否符合他們的期待,若有改善空間,那接下來可以如何發揮公民力量,與相關單位進行溝通討論,及後續監督等,便是社區大學期待從雲林溪帶起的公民參與及行動。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莉婷、李柏翰
  • 創作者
    雲林溪文化聚落聯盟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9/07/29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