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處農業城市的雲林,農村文化的認識與了解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本社大透過地方學的調查與研究,關心雲林的河川環境與流域社造等議題,並且透過一系列的雲林溪文史調查方式,將盤點及認識流域內的人文及環境,並且透過多元的活動方式,引導社區民眾與社大師生們從流域共學的過程中,發掘在地珍貴的文化資產與歷史故事。
本次工作坊林品中老師提到,在蒐集大漢溪歷史記憶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原來在石門水庫興建之前,沿岸居民有許多與水相關的獨特產業,像是運用溪底石頭的打石業、從山上伐木放水運輸的放料仔,還有連結兩岸的的吊橋行業,但在石門水庫完成後,改善了上下游的生活,曾經人們生活的記憶也改變了,原有的產業逐漸被遊船或捕魚業取代。其實要獲得這些沒在文獻資料出現的資訊,需要透過很多的口述史訪談,更需要與人之間深刻交流,才能逐漸完整屬於大漢溪的生命故事。反之,雲林溪也是,透過田調訪談,才知道原來民眾還記得曾經在雲林溪洗衣服、釣魚、嬉鬧的美好記憶,未來希望從歷史文獻資料、訪談交流逐步找回屬於雲林溪的歷史記憶及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