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28卷,由胡智益、郭冠黎、蔡右任與蔡志賢共同發表之「元素分析在臺灣茶原產地證明技術之可行性評估」研究論文。
本研究分析97 個臺灣各茶區的茶樣及28 個來自越南、中國大陸、日本的國外茶樣,利用ICP-OES 儀器分析9 種元素。根據主成分分析顯示,越南茶樣分布較為集中,但仍無法與臺灣各茶區茶樣作有效區分。利用其中32 個臺灣高山茶茶樣與由越南進口的12 個臺式烏龍茶茶樣進行主成分分析,則顯示兩者具有良好的區分效果。
由此結果說明,利用ICP-OES 進行元素分析可大略區分特定區域的茶類,但元素分析的結果尚不足以作為臺灣茶原產地證明的直接證據,需要開發更精準或更穩定的元素分析技術如ICP-MS 分析技術、同位素分析技術或搭配其他技術如層析技術、DNA 等技術來共同佐證,以達到臺灣茶原產地證明之目的。
針對以臺灣茶樹品種在國外生產製造仿臺式茶,或以不同比例併堆臺灣茶的茶樣,除了需要提升元素分析的靈敏度外,Luykx & Van Ruth (2008) 提到農產品的原產地證明技術可結合多項技術如質譜技術、光譜技術、層析技術、其他技術(如DNA技術)等共同佐證,才能獲得最佳鑑別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