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28卷,由邱芳慶等共同發表之「不同海拔茶區青心烏龍季節間農藝性狀與葉部組織結構之變異」研究論文。
在茶芽葉農藝性狀之變異方面。照鏡山茶區之第一、二節之節間長與節間徑、第二葉厚、葉柄長和第三葉長、寬、厚、葉面積、葉柄長等11項茶芽葉農藝性狀,季節間差異顯著;山坪頂茶區之茶芽葉僅第一節徑和第三葉長寬比季節間差異不顯著;三層坪茶區之茶芽葉亦僅第二節間長與第二葉葉柄長季節間差異不顯著;石壁茶區和武陵茶區之茶芽葉,16 項茶芽葉農藝性狀,季節間均達顯著差異。
在葉部組織結構之變異方面。照鏡山茶區之第一、二層柵狀細胞寬度以冬茶最寬;山坪頂茶區之柵狀組織厚度和第一層柵狀細胞長度以冬茶最大,第一層柵狀細胞寬度和海綿組織厚度以春茶最大;石壁茶區之肉厚度和第一層柵狀細胞密度以春茶最大,第二層柵狀細胞寬度以冬茶最寬;三層坪茶區之部組織結構,第一、二層柵狀細胞和海綿細胞密度以春茶最高,海綿細胞長度和葉片下表皮細胞長、寬度以冬茶最大,以上各茶區葉部組織性狀多以夏、秋茶較大;但武陵農場第二層柵狀細胞寬度以秋茶最寬,且13 項調查性狀均以春和冬茶最大。各茶區柵狀/海綿之比皆以冬茶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