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系列四張,拍攝為位於龍虎門前左右兩側正面石牆中央的石雕窗,為1920年代工藝風格,採用層疊細膩的透雕手法,以青斗石雕成的人物窗。石窗中央有一壺或爐型圖案,寓有「福」、「祿」之意。壺爐內又自成一故事,大多出自唐宋小說、民間傳說或傳統戲曲文本。
此照為龍門右側的石雕窗主題為「鳳儀亭」,出自《三國演義》,也就是有名的呂布戲貂蟬的故事,又名「梳妝擲戟」。東漢末年司徒王允,以中國四大美女之一貂蟬為餌,為呂布與董卓設計了美人計,欲除掉專橫霸權的董卓的故事。不過龍山寺這件作品將刻畫重點放在畫面右側的呂布與貂蟬二人私相傳情,而董相國則在一旁酒過三巡好整以暇中,尚未發現二人情愫。
黃適上,為業餘攝影家、艋舺文史工作者。1971年出生於艋舺河岸露天歌場「河乃莊」,祖父黃春生為艋舺龍山寺董事,艋舺地方聞人。2007年起展開艋舺文化研究與調查,舉辦各式在地文化課程、講座及導覽活動,籌組志工組織。2010年舉辦「真艋舺攝影展」,2015年受文化部邀請赴馬舉辦「西京鏡頭下-黃適上攝影個展」。黃適上鏡頭聚焦在地文化觀點,從對家鄉的熱愛、理解與探討裡發出關注與憐惜,以主觀的人文價值轉化為直覺的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