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為龍山寺旁青草巷與西昌街一景,如同畫面中的招牌所示,過去青草巷蔓延到西昌街、廣州街上的青草店可用櫛比鱗次來形容。青草巷又被稱為「救命巷」,地址是西昌街224巷,為全台灣最短、最窄的老巷,僅45公尺公尺的巷子中,鼎盛時期容納了10多家青草店,由於聚市成集,青草店從巷子裡溢到西昌街的尾端,成為特色十足的一塊街廓。早期大人則是來求調體質、清肝火,活潑好動的小孩不管是手挫傷、腳扭傷,都會被家長帶到青草店「喬」一下、然後包上特製的草藥泥調理。1980年之後政府明令禁止寺廟開藥方,後繼以全民健保的實施,抓藥的人漸漸減少。2015年,臺北市政府將青草巷歷史建築群列為歷史建築,投入經費做了巷弄的整建,但是青草市場的式微卻難以抵擋。因應手搖飲料的崛起,老商家和新店面紛紛轉型賣起青草茶。
李家維(台北卡謬),1976年出生,台北市萬華人。艋舺龍山寺為大學時期畢業專題的創作題材,也是成長過程重要養分。他以一個在萬華出生的在地人眼光,漫遊在新舊美感交雜的城市時空進行觀察記錄,呈現城市的消逝與變遷。他用一顆冷靜的旁觀鏡頭,將速穿梭過身邊的景物,定格在一方沉穩的力量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