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26卷,由陳柏儒、邱垂豐、林金池與葉茂生共同發表之「臺灣山茶收集系花性狀與花粉形態變異之研究」研究論文。
臺灣山茶花的性狀特徵為花梗無毛、長,萼片5片、無毛,花瓣5-7瓣,雄蕊80-260枚,花柱3裂,柱頭分裂度在1/2-1/6,子房有毛或無毛。德化社山茶、巃頭山茶、樂野山茶、青心烏龍等有茸毛,而其餘者均無茸毛。依花絲數分為3群,第1群200枚以上,有德化社山茶、赤芽山茶及青心烏龍;第2群100~200枚,包括鳳凰山茶、眉原山茶、巃頭山茶、樂野山茶、鳴海山山茶、南鳳山山茶及臺茶8號;第3群100枚以下,僅永康山茶收集系。
花粉粒依大小分為2類型,除樂野山茶屬稍大粒型(50~100 μm)外,其餘均屬中粒型(25~50 μm)花粉。極面除鳳凰山茶、赤芽山茶、臺茶8號為半銳角形,餘皆為圓形,赤道面除南鳳山山茶為球狀橫橢圓形和樂野山茶為次縱橢圓形,大部分屬球狀縱橢圓形。外壁構紋除南鳳山山茶為疣狀紋,其餘屬細網狀紋。NPC分類所有花粉粒之外部形態皆為343型。
蘇(2007)提出所有臺灣山茶子房皆呈現光滑無毛,而茶和阿薩姆大葉種茶的子房均密被銀白色毛,與本研究有點不一致,可能除了材料來源不同,栽培種的臺灣山茶也有可能長期受到育種栽培環境的影響,呈現較大的變異。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