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臺灣茶業研究彙報25卷,由范宏杰、鄭混元與古明萱共同發表之「茶樹採摘芽葉量測色澤數值化之建立 Ⅰ、建立茶樹各品種芽葉色澤色差計數值的基本資料」研究論文。
建立茶樹品種芽葉色澤之數值資料庫,並作歸類分群。由歸類分群中篩選不同葉片色澤之茶樹品種,品種園編號1~121號(實際117個)品種之一心三葉茶芽,經利用色差計測量,以第三芽葉色澤區分為四個色系區域:第一區段為深綠色系、第二區段為綠色色系、第三區段為淺綠色系、第四區段為黃綠色系。各區域品種數因季節性略有差異。
茶葉芽葉色澤綠色強度,隨生育期進展而增強;葉片之葉綠素總量和葉綠素計之讀值均隨生育期進展而有上升趨勢。SPAD(Soil-Plant Analyses Development unit)讀值與色相角hue(H*(ab))呈正相關,相關係數為0.94。以葉綠素計及色差計測得的CMR(SPAD讀值)亦提高、a*值更偏(負)綠色值,色相角越大。
綜合研究結果顯示,利用較不受人為因素影響之色澤判定的色差計測定值計算所得色相角作圖,可明確的區分出適製綠茶(不發酵茶)茶樹品種及屬於適製紅茶(全發酵茶)的大葉種及野生茶等茶樹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