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此張照片拍攝地點未知。農田翻土後,農民讓耕牛拖動著割耙在水田裡移動。割耙可將牛犁翻出的土塊攪碎,隨後再使用耖來耖田,使農田裏的土壤變得更加細碎。新一期的水稻插苗、耕作前,農民須得整理農田,將農田翻土整地。整地的步驟依序是犁田、耙田、耖田以及打碌碡,耙田及耖田都是為了讓土塊變得細碎(同時可將農地裡的雜草絞碎,覆入土壤中成為綠肥),打碌碡則是為了讓土壤與水份均勻混合,使得土壤呈泥漿狀,水稻較適宜在這種環境下生長。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