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北縣立汐止中學新建中山堂落成

照片為民國50年(1961)拍攝的汐止國中,當時仍為台北縣立汐止中學。

汐止國中位於汐止大同路(台五甲線)上,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其創校歷史上溯到日治時期大正9年(1920)設立的水返腳公學校二年制高等科班。所謂的「高等科」是日治時期在台設立的公學校學制中的「補習科」。學生須先完成六年的公學校課程才能透過在高等科兩年的補習加強課業,以利未來進入師範學校、中等學校或專科學校繼續念書,取得更好的學位。民國34年(1945)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管政權後改稱為汐止初級中學;及至民國57年(1968)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遂更名為汐止國民中學。

舊名為水返腳的汐止,是指基隆河因受潮汐影響漲潮至此地,因而得名,日人取其意將其改為汐止沿用至今。 民國34年(1945)台灣光復後,政府致力培育人才、強化教育,設立汐止初級中學,在當時為汐止第一所中學;民國50年(1961),汐止中學新建的中山堂於10月7日落成,成為全校師生集會活動的重要場所,全部工程費共57萬5千元,除了由地方樂捐25萬元外,其餘由台北縣政府補助37萬元。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小辭書(2015)。開講-第40堂課。檢自:https://www.facebook.com/eduationofTaiwan/posts/779713928775342/
  • 撰寫者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1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