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峽鎮果農正在採摘當季豐收的柑橘

此張照片於民國55年(1966)12月拍攝,當時正逢柑橘的採摘旺季,圖中呈現台北縣三峽鎮柑農正開心採收的情形。

台灣位處柑橘經濟產區內,日照、排水、通風較佳的山坡地正適合柑橘的栽種,而盛產柑橘的三峽,正具備這些極佳的地理條件,年產量約一千三百餘萬公斤,是當時國家重要的外匯來源之一。

這個重要的經濟作物,早在清末便有由大陸華南地區移植柑橘幼苗到台灣培育的紀錄,但因果實價格過於低廉,農民普遍不願費心栽種;日治時期,日本輔導農民栽種技術與銷售,也因此開啟其外銷發展的契機;光復後,政府持續提升柑農栽種與管理技術,並開發新品種、研究增加產量等產銷相關問題,民國45年(1956)後,柑橘外銷產量逐年增加,當時便已穩定的出口至鄰近的新加坡、香港、琉球等地,以桶柑為主要外銷品種。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黃美華。台灣柑桔產業回顧與展望。台灣柑桔產業資訊網。檢自:https://agrapp.afa.gov.tw/;曾立維(2005)。日治時期台灣柑桔產業的開啟與發展。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 撰寫者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6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