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照片由前深坑國小校長鍾明盛先生提供。照片中的礦工站在台車旁邊,雙腳踏在鐵道上,背景的房舍外型看起來十分老舊。
石碇地區煤礦始於日治時期,分屬西街的新高煤礦和東街的永鉦煤礦,至民國40~50年代(1950~1960年代),盛極一時,直到民國70年代(1980),因煤礦逐漸枯竭陸續收坑。
石碇東街鄰近山區有二、三個礦區,當時投入採礦的礦工,由幾千人至上萬人不等,因著大量外來人口遷入,形成石碇地區繁榮的景象,但因西街腹地較小,外來的礦工大多選擇在東街搭起簡陋的房子居住,街上陸續開始出現滿足礦工生活的查某間、戲院等店家,不僅帶動了此區的商業,並促成東街完整形式的出現。民國60年代(1970年代),煤礦業開始走下坡,大量的礦工紛紛搬離,只留下舊橋墩、礦坑、臺車道、礦工工寮,成為石碇地區的重要文化觀光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