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由前深坑國小校長鍾明盛先生提供。照片中一排的吊腳樓,溪邊有大小不一的石頭,岸上則有幾個小孩,或站或蹲,顯得悠然自得。
石碇老街一帶,自古是淡蘭古道南路上重要的聚落之一,因腹地有限又緊鄰石碇溪,便在東街溪邊開始興建起房子。由於可利用的土地有限,為爭取空間,將房屋懸空吊於河床上,並用柱子撐起,稱之為「吊腳樓」,吊腳樓式的建築物在中國南方山區的少數民族,如苗族、壯族、水族等處也經常看到,這類的建築物多依山就勢而建。上方的建築物覆蓋下方的商店街道,而成為名符其實的「不見天街」,這些從日治時期保留至今的特色建築,為石碇增添不少懷舊風情。
蜿蜒的石碇溪有著壺穴地形,當時的孩子有很多時間與自然為伍,在溪邊成長,例如:在溪流邊遊戲、夏天游泳、春天抓魚抓蝦,石碇溪一帶是石碇孩子成長中的休閒與社交場所,也因此造就他們深諳水性,彷彿天生的游泳好手,這樣在大自然豐富的生態中孕育長大的孩子,自然而然留下了童年美好的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