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昭和15年(1940)11月,鶯歌街舉行聯合男女青年查閱的情景,當天在山仔腳街運動場集結了鶯歌地區3400多名男女青年,在鶯歌街聯合團總指揮蔀辰太郎的領導下,接受海山郡聯合男女青年團總指揮的檢閱。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結合了本土傳統的「若者制度」村落青年組織,和近代歐美青年團體的特色,發展了地域社會的青年組織:青年團。大正3年(1914)時青年團制度傳進臺灣,在城市和鄉間對青年進行社會教育工作。昭和5年(1930)年9月,總督府有感於青年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各地青年團體的風起雲湧,為了整頓青年團組織,頒佈「青年團體設置標準」,目的在專門修練青年身心,育成忠良國民之資質,培養愛鄉愛國的地方中堅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