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鶯歌庄聯合運動會舉行時的紀念照片,當時正在進行的比賽稱為「棒引」(棒引き),是一種類似拔河的比賽。雙方在棒子的兩端,必須將棒子的中心點拉到己方,時間內搶到最多棒子的一方就贏得勝利。這項比賽雖然在戰後臺灣已不復存在,但由於比賽時不僅需要體力,還需要智力及技巧,在現今日本的小學運動會仍然相當受到歡迎。
日治時期運動會的比賽項目,重點主要為各式賽跑的競爭遊戲,另外則是講求規律協同一致的體操競賽與遊戲運動。進行項目也有著年級別差異,一般來說,低年級從事和緩趣味性的競賽遊戲及唱歌活動;中高年級進行的項目則相對激烈,例如騎馬打仗。 民國10-20年(1920年代)以後運動會的比賽項目,漸漸著重田徑項目的比例,特別是短跑項目,以及接力賽跑、跳高、跳遠、三級跳等。運動會的項目有時也會具有時局的特色,例如:太平洋戰爭前後常流行戰爭遊戲,將學生分為紅白兩隊,透過遊戲規則的設定,誰先攻陷對方陣地,奪取對手旗幟為勝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