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鶯歌庄民運動會

照片中的鶯歌庄民運動會即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舉行,標語中點明了「盡忠報國、舉國一致」的教化目標,學生們正進行著兩人三腳的比賽。

日治時期在學校教育的推動之下,運動會在臺灣日漸普及,舉辦運動會目的不外是為了獎勵體育、展現平日體育成果、自覺平時的體育成績有機會與他人比較、喚起全校團結一致之心、鼓舞兒童身心健康、養成公德心等。運動會原本以學校為主,型態原本分為全校運動會與校際聯合運動會,但在民國10-20年(1920年代) 地方制度改為州、市郡、街庄層級後,以郡為單位的聯合運動會也開始普遍。由於運動會場齊聚全校師生,以及附近社區居民,有助於成為特定政治意識的宣揚平臺,因此不免會有許多具有效忠天皇與國家的儀式性行為。

特別是昭和11年(1936)9月,小林躋造就任第十七任臺灣總督,當時日本與中國的情勢已經有些緊張,只是尚未正式開戰。為因應局勢,小林躋造將「皇民化」列為統治臺灣的主軸,開啓了臺灣的皇民化時期,並企圖藉由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形成輿論為全面作戰進行準備。在這樣的時代氣氛下,此時期地方的運動會也常與國民精神總動員結合。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