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鶯歌庄防衛團成員在防衛團本部合照,防衛團本部為發布命令及指揮之地,各街庄除設立本部外,規模大者甚至有組織多達13班。照片中第一排中間為庄長蔀辰太郎,最後一排右三為張福祿。
昭和6年(1931)9月,九一八事變爆發,為防範戰爭的可能性,日本國內興起「都市防空」的觀念,提倡在軍方主動監視外,為減少空襲帶來的損害,民間平時應做好防空訓練,並於昭和8年(1932 )建立「防護團」制度,以民眾自身力量從事防空事務,保衛家園。影響所及,昭和11年(1936)總督府也公布「臺灣國民防衛規程」,在臺灣各地成立「防衛團」組織。防衛團由州廳管轄,以地方民眾為主體,協助軍隊、警察及消防三大系統,接受官方指揮進行防空演練與準備工作,防備敵軍由空中而來的攻擊。
防衛團扮演著防空監視、傳達空襲警報、警備、防火及協助躲避等工作,平時則進行巡邏鄉里,協助清潔等公共服務,也需訓練民眾挑水、消防、燈火管制、交通等各項事宜,是民間重要的民護組織,任務多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