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照片拍攝於民國106年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礦工回娘家活動(由該博物館拍攝並提供),地點為工作坊的教室裡,照片中左二為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的龔俊逸館長,左五與六則分別是日本田川石炭歷史博物館的森本弘行副館長與福本寬,象徵長期台日煤礦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右一與三則分別是李梅樹紀念館的李景光館長與李景文執行長,象徵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與李梅樹紀念館的博物館整合協作平台合作之見證。左一為時任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的王錦華館長,代表新北市公私立礦業博物館的充分合作。右四時為任文化資產局綜合規劃組的黃水潭組長,象徵文資局支援新平溪園區參與該年度產業再生計畫的歷程,從現存的煤礦開採脈絡作為論述基礎建立煤礦文化價值體系。右三男性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的王新衡老師,則是象徵了民間博物館的產學合作,促使博物館的產業文資專業性與國際性得體提升。由此張合照得知,龔俊逸所帶領的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在產官學界的合作下,強化煤礦文化的國際交流,從中奠定了台灣最為重要的煤礦文化保存平台之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