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糖三十年發展史》是民國65年(1976)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結30年來的發展史。當時臺糖事業遍布全臺,臺東糖廠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而臺糖在臺東的製糖事業,接續著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製糖事業。
臺東糖廠,創建於大正2年(1913),日治時代隸屬臺東製糖株式會社,是臺灣東部第一座製糖廠外,且為臺東地區第二大會社,資本額僅低於現臺灣銀行前身之「臺灣銀行株式會社臺東出張所」。日治昭和18年(1943)歸併於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民國35年(1946)由國民政府接收後,改稱「臺糖公司臺東糖廠」,但於民國85年(1996)停閉製糖。
臺東糖廠於民國93年(2004)奉總公司同意,核定發展定位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冀期逐步結合原住民傳統工藝、創意產業與糖業文化,來充分利用原有資產。民國95年(2006)又獲得文化部(前文建會)協助辦理「製糖產業文化資產再生計畫」。民國65年(1976)5月1日為臺糖成立30週年,決定編寫此書《臺糖三十年發展史》,以資慶祝。乃於民國64年(1975)11月,成立編輯委員會,經過5個月的努力,完成了這部75萬字的歷史記錄,也是臺糖第一部比較完備而有系統的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