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昭和1年(1926)11歲的洪水塗在臺灣日日新報社主辦新聞一周年,第1回兒童作品展覽會獲自由畫3等賞狀,展開他的畫歷人生第一步。早在昭和5年(1930),洪水塗就讀新莊第一公學校五年級時,小小年紀便獲此殊榮。這個展覽會評審包括當時有名的畫家兼美術教育者,鹽月桃甫與石川欽一郎,他們也是當時最重要的臺展審查員。洪水塗很早前就是日治時代傑出的藝術家,早年繪畫成績雖然卓越,媲美同時代的繪畫菁英青年,如今後者,如洪瑞麟、張萬傳、陳德旺、顏水龍、李梅樹、范洪甲、呂鐵洲、郭雪湖、林克恭、倪蔣懷、葉火城、楊啟東、藍蔭鼎、李澤藩等人,今日皆已是名揚藝術界繪畫大師,唯多才多藝的洪鎮市長因投身於地方政壇,在藝術創作最巔峰的中壯年時期,大異其趣,反而折衝尊俎於議壇溝通與地方行政領導,擱置了藝術家繪畫創作生涯中最寶貴精華階段,所以他的作品量並不多,彌足珍貴,洪先生似乎成了現代美術界幾乎被遺忘了的一顆明珠。彼時就少人知道這位洪老師、洪議員、洪鎮市長生平獨具美術特色的專長,在半世紀後,他的繪畫成就居然為傳世之寶。
昭和9、10年(1934、1935),洪水塗以「郊外」、「淡水風景」( 臺日賞)入選第8、9屆台展,此二屆同時入選的臺籍畫家包括有陳澄波、楊三郎、顏水龍、李石樵、廖繼春等,昭和13年(1938) 持續以「後街」油畫入選第1屆府展,本屆臺籍榮選畫家有林玉山、陳慧坤、郭雪湖、藍蔭鼎、李澤藩、陳澄波等前輩畫家,三重鎮市長洪水塗青年時期的美學表現,令同輩刮目相看。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