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刊行於1916年《臺灣茶業一班》記載日據時期臺灣茶葉生產概況

此圖翻拍自大正五年(西元1916)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出版臺灣茶一班(殖產局出版第260)的照片。片顯示當時桃園是全臺最大的茶葉生產區,其次依序是臺北、新竹、南投、臺中與宜蘭、嘉義與高雄,茶葉之重心仍在北部地區。

日本政府推動茶業生產整合,茶農如能整50公頃的共同生產規模,成為「茶業組合」,政府即予各種獎勵,包含土地之取得。但在臺北地區,「茶業組合」成立不易,「茶葉組合」規模相對較小,生產規模逐漸被桃園與新竹超越。比較有趣的是,高屏與嘉義在當年已開始植茶,嘉義地區植茶狀況,與現今記載有些出入。依據記載,劉銘傳曾在南部推廣植茶,在臺南市全軍覆沒,但在嘉義則小有成就,但因嘉義生產的茶葉量少,又不便輸出,因此後來即少有記載。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右人
  • 貢獻者
  • 時間起
    2020/02/1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