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於瑞三煤鑛本礦坑,拍攝時間為民國99年(2010年),拍攝者為瑞三煤鑛本礦修復工程執行人周朝南,照片中的礦工為李秋海,李秋海站在柴架內部進行側邊支撐架設,柴架較大型與直筒形,因此無法將側邊的縫隙進行填充,為預防側邊空間落磐,李秋海於縫隙中多填充了幾支杉木進行支撐,同時也運用矢木跟木板將更小的縫隙填滿,使整體柴架穩固不晃動。
礦工李秋海於柴架上方所需要的材料與坑木皆由下方人員傳遞,周朝南描述於上方工作的工人通常稱呼為「頭手」,下方傳遞工人則稱呼為「二手」。
照片拍攝於瑞三煤鑛本礦坑,拍攝時間為民國99年(2010年),拍攝者為瑞三煤鑛本礦修復工程執行人周朝南,照片中的礦工為李秋海,李秋海站在柴架內部進行側邊支撐架設,柴架較大型與直筒形,因此無法將側邊的縫隙進行填充,為預防側邊空間落磐,李秋海於縫隙中多填充了幾支杉木進行支撐,同時也運用矢木跟木板將更小的縫隙填滿,使整體柴架穩固不晃動。
礦工李秋海於柴架上方所需要的材料與坑木皆由下方人員傳遞,周朝南描述於上方工作的工人通常稱呼為「頭手」,下方傳遞工人則稱呼為「二手」。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