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綠化場

早期種植水稻不僅打田、插秧、除草、收割樣樣都要農夫處理,連育苗也是要自己親自準備,直到了農業機械化後,水稻的專業分工,為了配合插秧機的規格,便出現了專業的育苗場,準備每年水稻插秧需要的秧苗,以春耕為例,每到過年前後,苗場便會依照當年的氣候決定育苗的時間點,經過一連串的工作後苗盤完成準備下綠化場時就到,育苗的關鍵時刻,通常都會在放乾的水稻田當作綠化場,會視天氣來蓋上防水布、淹水來保暖,天氣好時會翻開防水布透氣曬太陽,並適時的澆水等許多工作。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工作負擔。

基本資訊

  • 地點-縣市區
    宜蘭縣
  • 撰寫者
    許哲賓/宜蘭社區大學
  • 貢獻者
  • 時間起
    2020/02/0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