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茶樹害蟲天敵-草蛉若蟲

圖為棲息於葉背的草蛉幼蟲。草蛉幼蟲會將吃剩的昆蟲軀殼,堆在背部的剛毛上,一方面增大體積,一方面看起來像一堆垃圾,以避免受天敵加害。

草蛉幼蟲為肉食性,幼蟲俗名為「蚜獅」,顧名思義為蚜蟲之類的小型昆蟲之天敵,草蛉幼蟲可捕食蟎類、蚜蟲、粉蝨、薊馬、柑橘潛葉蛾等農作物害蟲,是重要的生物天敵。草蛉幼蟲通常躲藏於植物葉片背面,以及枝幹隙縫處等。主因除了搜尋隙縫中的害蟲,還有躲避強光日照,以及避免如螞蟻等田間天敵侵擾,減少被攻擊的機會。

幼蟲的頭部口器特化,形成兩根細長而且堅硬的彎管,可刺入獵物體內取食。幼蟲體長自一齡之 2.6 mm,至三齡體長可達約 6-8 mm,隨著成長體型呈現頭尾兩端較尖,中斷腹部為粗大的紡錘型。體色則隨著食物來源不同,體色呈現灰褐色並帶綠色或些微橘黃色。

使用於害蟲生物防治的草蛉,主要是基徵草蛉,因為其成蟲以花蜜為食,比較易於人工大量繁殖。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林秀橤
  • 貢獻者
  • 時間起
    年代不明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