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於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風坑內一百二十至二十五米處,拍攝時間於民國99年,拍攝者為當時擔任礦場安全主管周朝南,根據周朝南描述此處的坑道落磐嚴重,將原有的風坑道掩埋,但也同時因為經歷多次落磐,坑道的動能已釋放完畢不會再落磐,岩磐堅固不易崩塌。
周朝南與領班經過討論與協議後,運用落磐後的坑道地形及右方落磐的完整岩石進行三節支撐的架設,因此會看到左右兩邊的安全支柱配合坑道地形而長短不一,右方的塑膠管為高壓風管,為連結鎬煤機使用的高壓風。高壓風管的高壓風由坑口的空氣壓縮機所提供,會運用鐵管進行高壓風銜接,每節鐵管單位為六米,透過每節鐵管的銜接至接近坑內工作處,才改用塑膠管銜接高壓風接上鎬煤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