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從小案山變測天島-下

小案山之名,從19世紀初期出現在志書的記載,到19世紀末期居民被迫搬遷離開故土,且被改名,百年的發展似乎在轉眼間消失,不復為人們所記憶。小案山在清代又有多少人居住在此呢?從明治28年(1895)的<澎湖島行政始末>記載大案山有113戶,362人;然而該份文件並無小案山的戶口數。1896年12月末的<澎湖島住民戶籍調查表>大案山則有115戶,558人,<澎湖島行政始末>與<澎湖島住民戶籍調查表>兩份資料相隔一年,人口數相差近200人,是否為小案山居民遷移所增加之數量,無法得知。因為,其他村落如文澳、西寮等亦有類似差異頗大的現象。然而,我們若從上述有主墳墓數304面,小案山佔236面來推估,大約佔3/4強。61戶的3/4約為46戶。1896年12月末的<澎湖島住民戶籍調查表>,全澎湖戶籍數為10,914,共有50,484人,平均1戶4.6人。則小案山於清代人口數約在200人左右,與上述大案山所增加的人口大致相符。
從的星星漁火的小案山,轉變為船艦停泊的測天島,小案山也逐漸為我們所遺忘,測天島取而代之,而其地名由來實緣於英國海軍上校Richard Collinson的命名Observatory,並由法人承之,日人定之。小案山的後裔,是融入了澎湖村里的脈絡之中,或是已經離開澎湖這塊土地異地再起,等待有志者的追尋。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許玉河
  • 創作者
    許玉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8/03/10
  • 媒體類型
    手稿及手抄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