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為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坑內七百八十米處,同時設為坑內測風點,照片拍攝於民國99年坑道修復時,為當時安全主管周朝南所記錄。照片中可見坑內經過圓拱後屬於砂岩地質,地質堅固且穩定無需架設支撐,此種地質不僅無須支撐也不用擔心未來落磐塌陷需進行改修,此種地至於坑內安全並且不用耗資成本。
照片中右側處有一牌子,為新平溪礦坑坑內的測風點,安全主管周朝南表示將測風點設置於岩磐較為堅固處,因岩層不會落磐因此此處平面面積穩定,並不會隨意隨著磐壓變形而改變,僅需要於架設測風點時計算一次固定面積,未來測量時僅需要將風速成上固定面積即可算出風量。
測風主要目的為確保坑內空氣足夠,並且透過測量風量確保抽風機正常運作無故障,每個人於坑內固定必須維持三立方公尺的空氣量,因此於測風點除了風量計算外,更需要將現有風量平均於每位礦工身上確保每個人的空氣量足夠,寧可超過每一個人所需的空氣量也不能低於應有空氣量。
新平溪修復坑道時風量非常足夠,因為當時為了修繕坑道所購買的抽風機最低一次提供坑內五十人的風量,但實際於工作場地工作的工人僅有六位,因此非常足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