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為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礦坑坑內,拍攝於民國99年新平溪坑道整修時,此處距離坑口已達四百公尺,拍攝者為周朝南。照片中可見
照片中可見鋼拱使用鐵線上綁住坑道矢木,如果不用鐵線綁住矢木將使其滑落,將矢木與圓拱固定後,上面管卸再使用坑木將岩磐支撐預防落磐,通常將矢木與上方坑木固定後就會卡緊不再掉落,鐵絲為固定好後沒有費工夫拔掉而殘留。
當時擔任安全主管的周朝南表示整修新平溪坑道時,可見岩層不斷變化,岩層地質不同於礦坑內實屬正常,岩層地質變化距離不等,有時十幾公尺至五公尺都有,很難看到固定的岩層沒有變化,根據周朝南於瑞三鑛業擔任領班的經驗,新平溪煤層屬於穩定岩層,平時八至十米就會變化一次,新平溪坑內於四百至五百米處岩層不穩定,有很高的落差需架設坑木井支架進行岩磐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