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外垵村凱仔城

位於澎湖往西嶼燈塔的澎6號道右側(N:23.567957,E:119.477859)有處地名稱為凱仔,外垵人稱呼裝漁獲的竹簍為凱仔(khai-á) ,清朝時代溫王宮請王,有一次請到大千歲羅王(農曆2月27日誕辰)。大千歲羅王一降壇就附身於乩童,指示村民要修建凱仔城:「外垵地形是個畚箕穴,此穴非常好,易生財聚財,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凱仔這個地方,破了一個洞,使得錢財留不住。如同裝魚的凱仔(khai-á)一般,破個洞魚都跑走了。因此,必須砌一座石牆把這個缺口補起來,錢財才能滾滾而來,堆積在社內,不再外流」。村民謹遵羅王的話,馬上動員民丁堆砌凱仔城,故稱為「羅王砌凱仔城」。凱仔城蓋完後,果然連續幾年漁獲都是大豐收,且村民無災無難,豐衣足食,為了感念羅王,村民乃雕塑羅王神像奉祀 。

凱仔城位處山坡,堆疊的石塊時有崩落,則由外垵村的民丁負責修復,許剛毅老師的父祖輩便曾經搬運石頭參與修復凱仔城。凱仔城北側,水泥通道的入口處,溫王宮於此設置石碑一座,可惜文字漶漫不清難以辨識。此石碑極可能為興建凱仔城時同時設置鎮煞碑於此,石碑文字雖然不明,然尚有水泥基座與竹符,顯然祭祀活動尚存。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許玉河
  • 創作者
    許玉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12/29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