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Kiang 內(lāi)採紫菜

澎湖姑婆嶼呈南北走向,大致上可區分為三部分。北面曰「北山」,中間的部分稱「中山」,南面稱「南山」。紫菜採集地位於北山,此處有小屋一座,水井一口,作為紫菜生長期看守人員歇腳之所。中山又稱做正垵,南山南岸有採石場,早期以玄武岩圍成三間厝仔提供休息場所,北山的東北角是有採石痕跡。北山的北側海岸盛產紫菜,環北山四周力有多塊紫菜漁業權碑。由Kiang 內(lāi)往西延伸的海岸數百公尺海蝕平台,是紫菜的主要產地。Kiang 內(lāi)其命名由來,是以附近的礁岩圍成一個水潭,其狀如大碗公(Kiang)。民國50年代,赤崁居民於此海蝕平台造庭播種,造庭乃指以水泥覆蓋海蝕平台,以利紫菜生長,播種乃指種植紫菜。然紫菜生長狀況不佳,且多沙,最後以失敗告終,目前此地的海蝕平台遺留許多水泥殘跡。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許玉河
  • 創作者
    許玉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12/07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