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青螺法螺畫眉墨

青螺村南方有座聚善寺,聚善寺後有靠山為「鼎臍山」,<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像片基本圖>第一版圖號9320-Ⅲ-048,台灣省林務局民國68年10月1日攝影,鼎臍山標高22.7公尺。鼎臍山又稱青螺山,以其狀似螺獅,又覆蓋青草,故名為青螺山,此山咸信為青螺地名之由來。有關青螺以此山而得名之文獻,可見於1971年2月12日《建國日報》之報導,該報導並附有青螺山之照片。從此照片觀之,真是像極了螺類,甚至有螺紋之外表,山頂尖凸,應為蔡福松老師考察所稱之二戰後碉堡。該照片山下的小廟,則為聚善寺。

青螺,澎湖最負盛名的海產「珠螺」,又名大頭螺,其外表即為青綠色。佛教講經說法稱為吹法螺,故而青螺也借指佛教經典:「晚參圓白足,昏梵禮青螺」。青螺也是青山的代表,青螺也是畫眉之墨:「黃金戒指白玉璫,青螺眉黛窄衣裳」。上述各種青螺的說法,也皆與色彩或外型息息相關。至於青螺山為昔日巡檢司的說法,來者可追。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許玉河
  • 創作者
    許玉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10/29
  • 媒體類型
    報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