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改天則換地

民國51年(1962)7月,縣府將千人塚改名為中興崗,希望縣民今後稱呼該地應改去以往的習慣。民國60年(1971)8月中,鎖港里民大會居民以鎖字不雅而且不吉利,封鎖港口之意,對從事漁業的鎖港地區十分不妥,建議將鎖港改為金港里,則滿漁港都是黃金對漁業前途大有幫助。鎖港地名乃來自小管港,本立基於漁業經濟特色,反而改名為金港里有不知所云之慮。無獨有偶,同年8月底馬公鎮啟明里在里民大會中建議政府將善後街改為仁愛路57巷。里民們所持的理由是善後有不雅不吉利之意。從教育部國語辭典網站「善後」:事故發生後妥善處理遺留下的問題。宋.蘇軾〈送范中濟經略侍郎〉詩:「謀初要百慮,善後乃萬全。」可見善後並無不雅之意,居民何以自貶?

從二次戰後,政府處心積慮抹去明治、大正與昭和年號,竄改為民國字樣;更改台灣澎湖各地地名,導致失去原本地名所代表的空間與時間意義。在政府透過公權力竄改歷史,斬斷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讓我們不知不覺輕視過去的遺澤,造成我們直線的思考認為唯有前進才是主流,回顧昔日則是一文不值。也導致我們離我們的祖先越來越遠,而文化消失的速度越來越快。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許玉河
  • 創作者
    許玉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12/04
  • 媒體類型
    報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