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澎湖鎖港咬山辨:雞籠仔出

當時,鎖港漁業夏天以焚寄網捕捉臭肉魚、四破、巴朗等魚類。冬春之交,東北季風盛行的季節,則改以大帆船從事打瀨網,捕捉狗母魚、紅魚仔、冰葉仔、以及蝦、大蝦等。上述漁獲榮景,極為打瀨網的成果。打瀨網因深受季節風的影響,風太小帆船行駛乏力,風太大,則返航艱難。故而,鎖港隻打瀨網漁業多集中在鎖港與龍門之間避風的海域。鎖港漁民稱此漁場為「北溝」,北溝以咬山辨:雞籠仔出為基準,當雞籠嶼井垵東鼻角成一直線,此為北溝的界線,漁船在此山辨以北的海域捕魚,越此線以南則風浪變大返航費時,將影響漁獲的價格。民國50年以後,發動機漁船逐漸普遍,風力的因素逐漸影響,鎖港漁民進一步開發出南溝漁場,南溝位於虎井嶼東吉之間的海域,由於是新開發的處女地,也帶動鎖港漁業的黃金期。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許玉河
  • 創作者
    許玉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8/11/16
  • 媒體類型
    報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