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民國六十四年年報,由該場林口分場執行之「熱風萎凋製造部分發酵茶試驗」計畫之試驗目的。
製造部分發酵茶需日光萎凋,但遇到陰雨天會造成品質低落,甚至無法製造,故茶業改良場林口分場在1975年(民國64年)利用熱風萎凋試製部分發酵茶,希望能突破天氣之限制。另外導入機械攪拌,期能減少人工作業,未來可大量製造部分發酵茶。
試驗分三部分,首先比較熱風萎凋與日光萎凋製造「包種茶」,熱風萎凋製造品質較佳。比較人工攪拌與機械攪拌之包種茶品質,人工攪拌品質較佳;其次,比較熱風萎凋不同溫度製造「包種茶」,以31℃萎凋品質最佳,其次是34℃,最差是39℃;最後,比較熱風萎凋與日光萎凋製造「烏龍茶」,日光萎凋品質較佳。比較人工攪拌與機械攪拌之烏龍茶品質,其差異甚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