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刊載於1975年(民國64年)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民國六十四年年報,由該場林口分場執行之「茶樹種植密度對雜草控制之影響」計畫之試驗目的。
茶業改良場林口分場為調查茶樹密度與雜草之間的影響,1973年(民國62年)種植臺茶一號及臺農1529號茶樹,前後株距分別為20公分、40公分與60公分3處理6重複,種植10行、行距為1.5公尺。
由於茶樹需三年才能開始經採收,前兩年除草時間差異不顯著,第三年(1975年,民國64年)之茶菁總收量與除草作業所需時間之調查,茶菁總收量株距20公分、40與60公分者,分別為113.30公斤、93.15公斤與83.55公斤。除草所需時間株距20公分、40與60公分者,分別為74分鐘、68分鐘與167分鐘。
1978年(民國67年)再進行一次調查。茶菁總收量株距20公分、40與60公分者,分別為60.8公斤、47.88公斤與41.68公斤。除草所需時間株距20公分、40與60公分者,分別為98分鐘、108分鐘與114分鐘。
可看出茶樹種植密度高可提高茶菁總收量,減少除草作業所需時間與成本,可供即將新植茶園的農民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