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治鑛五十年-煤礦生產與運輸

礦場的經營除了需要從礦主本身的心態維持積極向上、職員和礦工生活品質的維持與優異行為嘉獎等鼓勵之外,其餘便是回歸到最根本煤礦產業的相關設施與生產標準流程的品質水準維持,像是從文中所提及關於運輸工具、洗煤到銷售都有一定的標準及因應對策,如:邀請日本人千千和壽先生設計一座可以因應臺灣煤礦本身粉屑過多和比重過輕容易導致洗選煤礦產值不多的問題,以及機具電力設備等都要適時檢查,維持運轉功能順暢才能保證礦場內運作的生產效率。這些要點的紀錄皆是由瑞三鑛業公司創辦人李建興在於經營侯硐坑等礦場經營的感想來提供其餘鑛業主在經營時可以參考的案例,也能從中看出李建興於礦業的經營是從設立一個遠大的目標後,從中提高生產效率來增加煤礦產量,以及認為勞資雙方要保持互相合作的態度。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瑞三鑛業股份有限公司
  • 管理者
    周朝南
  • 資料來源
    瑞三鑛業公司
  • 撰寫者
    鄭宜佩
  • 創作者
    李建興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68/03/15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尺寸
    26.9*19.5cm
  • 存放位置
    新北市瑞芳區光復里柴寮路95號
  • 材質
    紙張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